捕捉最神秘设计师MMM

2020-10-13 OnlyLady 范梓涵 0

随着纪录片《Martin Margiela: In His Own Words》的公映和片源释出,我们似乎可以通过那些陈年的影像资料和本人那娓娓道来的旁白,进一步勾勒出他的细致轮廓。

这位比利时籍的设计师自1988年创立同名品牌Maison Martin Margiela之后,从未在公众前露过面,也没有接受过任何一家媒体的采访。他成了迄今为止设计界最神秘但又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。

本人照片

在纪录片导演Reiner Holzemer的镜头下,Margiela的轮廓变得越发立体:裁缝祖母的时尚启蒙,为芭比娃娃做出的第一件衣服,上学时手工制作的秀场盗版入场券……

深研纪录片,回溯属于Margiela的梦幻20年,我们捕捉到以下几个关键词。

匿名性 | ANONYMITY

神秘,大概是很多人提到Margiela本人和品牌,脑海中所浮现的第一个词。

 

九十年代的设计界,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变得“明星化”,时装界不再那般纯粹,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名利场。而在这纸碎金迷中,Margiela却多年如一日的保持隐匿。

“我希望人们把我的名字和设计出的产品联系到一起,而不是我的脸。”

 

越是神秘,越能激发人们探索的欲望。

 

不少人将Margiela保持匿名的做法定义为一种绝妙的营销手段,对此,Margiela在纪录片中回应。

“他们认为我不想见到他们,我想成为一个谜,但事实并非如此。我不喜欢成为名人的想法。匿名性对我来说很重要,它让我觉得我和其他人没什么不同,这带给我一种平衡感。”

媒体拍到的唯一一张本人照片

而匿名的代价,便是需要用120分的努力和成绩,去证明自己与品牌的价值,跳开名人效应,只追寻设计本身,时装本身。

 

不仅是他自己,就连他的品牌也跟着一起“匿名”。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,人民拿起衣服总会先去翻看标签和品牌。

这种行为Margiela本人不是很赞同,因此他使用了“空白标签”,在顾客买回家后,可以将其拆掉,这样就变成了一件only for you的无品牌时装。

1997年后,Margiela将品牌标签换为0-23数字。同样,这样的数字标识也是为了让品牌保持“匿名”。

当然这些数字也有不同的意义,你或许也会发现在不同的产品上,不同的数字被圈了起来,这代表着品牌不同的产品线。小编为大家列出一些数字指代的含义。

0 为男女装高级定制系列;

女装成衣系列;

香水;

女装复刻系列;

8 眼镜系列;

10 男装成衣系列;

11 配件系列;

12 珠宝系列;

13 物件与书刊;

14 男装复刻系列;

22 鞋履;

爱马仕 | Hermès

Margiela和Hermès,是最纯粹的创意与最商业的奢品,是世人所能想到的最大的反差。

 

而创意先锋Margiela,却担任高奢品牌Hermès的创意总监长达六年之久(1997-2003),直到个人品牌与Hermès的事务冲突,才辞去这一职位。

Margiela在Hermès创造的这种“平淡简单”的新派美学在当时引发了极大的关注度,而这种美学,也成为了后来“性冷淡风” 的重要参考和雏形。

张曼玉 1998FW

在他在Hermès的设计中,没有过多的颜色,没有浮夸的剪裁,没有奇特的造型,一切都回归了本真和质朴。

 

“奢侈是品质和舒适之间的完美平衡,我认为这些纯粹的、简单的外观和服装不需要颜色,我更喜欢材质的造型和表面处理。”Margiela说道,“所以,颜色这个词从我做创造爱马仕的语言中剥离出来,我们只谈论色调。”

 

2018年,他在Hermès任职期间的作品在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的《Margiela, les années Hermès》的展览中进行展示。 

解构 | DECONSTRUCTION

漫步在Margiela的展厅,我们发现,这位大师的很多时装都离不开“解构”二字。而他的解构,却与另一位大师 —— 川久保玲手下的解构,从根源有着很大的区别。

在时尚界,“解构”可以说是一个“外来词汇”,它原本是法国当代解构主义大师Jaques Derrida提出的一种哲学思辨。这种解构的本质为表达对秩序的质疑和反抗,也就是川久保玲用服饰想要表达的东西。

 

川久保玲 | Margiela

而Margiela的解构,只是纯粹对布料和服饰的拆解,只是纯粹对制衣的前瞻性探索。

 

Margiela的解构喜欢将二手旧衣拆解、拼接上新的布料,让其焕发出新的活力。

“我不仅是将它们拼接在一起,我想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。”1990秋冬系列的旧瓷片马甲,正是Margiela对解构迈出的第一步大胆尝试。

 

 

用袜子、手套做成上衣、用扑克牌做成夹克,用暴露缝合线的“”半成衣“走秀…在Margiela的世界里,似乎没有规则可言,一切都是艺术,先锋设计、行为艺术。


毋庸置疑,Maison Margiela的解构设计对时尚系统以及后世的设计师产生了巨大影响。

秀场 | SHOW

 

Margiela的秀场,无疑是超前的,是先锋的。但究竟超前了多少年,小编想就算是30年后的今天,也无法定义。即使是在2020年,它们仍然处在最先锋的位置。

Maison Martin Margiela的第一场秀举办于1988年10月23日,在这场秀上,模特们穿着直到现在还是 “先锋代名词”的Tabi靴子,沾上红印泥,走上铺着白纸的台子。

 

这个行为艺术方式,后在太多场合被使用,却很少有人知晓它的首创人是Margiela先生。

 

“这是我整个生涯中最神奇的秀”,Margiela这样描述1990春夏秀场。

 

观众一半都邀请于贫民窟,孩子们肆意在秀场上奔跑,没有华丽的舞台,只有几束夜场灯光…

当年的Raf Simons正是因为看了这场史无前例的大秀,才让他坚定地走向了设计师的道路。

 

 

到了21世纪,Margiela玩得更加“大胆”,2006春夏的秀场上,Margiela将模特当做人台,线轴、铁架、布料,再一次演绎他所爱的“未完成感”。

 

滑动查看更多

他甚至运用了冰块做饰品,随着融化,衣服也“上了色”,现场制衣,现场完成,这哪怕放到十年后,都是一场十分精彩的先锋之秀。

白色 | WHITE

关于品牌代表色——白色,似乎来自一种“解构世界”的心态,面对上世纪80年代的花花绿绿或是刻板漆黑,Margiela想要用白色打破。

 

Margiela干脆将白色玩了个彻底,工作室的白墙白色家具,门店的白色装潢,衣服的白色标签,员工们的白色工服...

甚至走秀的模特的脸上都裹以白色的面罩Maison将一切会影响服饰的外在因素都用白色罩住,让观众、让顾客只着眼于衣服的本质,这大概才是白色的真正奥义。

  

白色确实也极为适合Margiela,它够纯粹,就像Margiela想要做服饰的初衷;它能百变,就如同这位大师肆意挥洒创意的秀场;它融万色,就如同Margiela的包容感和万物皆平等的理念。

 

自2008年默默离开品牌,到今天已经12个年头了。我们依旧持续期待着,有一天能惊喜的地再度见到Margiela的新设计。

纪录片最后停在了两句话上:

─ END ─
onlylady
OL时尚志